今天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,下午看完了Eric-Emmanuel Schmitt《被收藏的孩子》和村上龍《工作大未來-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》。
《工作大未來》
這本書原本是要借給弟弟看的,它像本工具書,由興趣去探索將來欲從事的職業。
從生活中從傳播媒介中,我們對於職業所知甚少,較常貼近的比如老師、護士、明星、運動員……能做的工作似乎就那幾樣,若能對於各個行業有更多的認識,或許就能早點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這本書的用心度值得給予很高的評價。除了作者原本的蒐集外,台灣出版社還請人做了對照,依台灣的情形給予建議。將來去實習,我一定會推薦孩子們去翻翻看。至於要不要買就見仁見智了,對於知道自己的興趣目標在哪裡的人,助益不大,所以去圖書館借借就好囉!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《被收藏的孩子》
這是一本非常輕鬆易讀的小說。
若說到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那段歷史,人們的筆觸會是什麼?感傷的?仇恨的?對立的?這是一本關於一個猶太小男孩喬瑟夫在彭斯神父等人的幫助下,隱藏身份生活的故事,沒有仇恨,反倒充滿歡笑和鼻水……你眼睛沒花,是鼻水沒錯,因為當你熱淚盈眶的時候,下一句話又會讓人笑出來,然後眼淚就變鼻水了。
對於這本書,作者說:
「整個故事是當代的,只是以過去的手法描述,我想要呈現出『尊重他人』這個想法在現代的迫切性。」
就是因為這個中心思想,我覺得非常適合現代人看,尤其是那些有著大**主義的人(**請隨意填入,反正有個「大」字,往往代表著目中無人)。自我主義過分盛行的現在,『尊重他人』的觀點的確非常具有迫切性,這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一。
再則,我反戰。我欣賞那位神父〝收藏〞的態度。我欣賞喬瑟夫的幽默。我欣賞馬塞爾小姐的可敬可愛。我欣賞那位德國軍官的有所當為。我欣賞書裡表現的意念……我想把我欣賞的原因都寫出來,不過這麼一來,看到書的人就會失掉很多樂趣了吧。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其實上面那些是4/10打的,一直想加些東西,比如《工作大未來》讓我想到教育分流的問題;《被收藏的孩子》則讓我聯想到戰爭、人文主義、人的矛盾……
但這麼一來會變長篇大論,有點懶,乾脆停手。
另外還有兩本書:
《阿拉不是一定要》
這本書一樣是以孩子的視角來寫的,筆觸有些諷刺,且諷刺的讓人心疼。由於是屬於非洲文學作品,讓習慣以歐美視角看世界的人能有不同感觸。
因為還沒看完,所以心得就先放著啦!(看到一半被炒魷魚插隊了ˊˇˋ)
看完了《炒魷魚株式會社》,打算拿來做情緒報告用。
不過,當你面對要被炒魷魚時,會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,我想這是不管哪裡,基本的情緒反應都會是相同的。書裡描繪出許多面對此情境時人們的心理轉折,也包括了那位專請人捲舖蓋走路的傢伙的心境,如果你要炒的那個人剛好是你的同學……
這個小說題材很有趣,如果可以,我也很想在這樣的公司裡面任職呢!
不過當然不是當那面試官,而是閒閒坐在旁邊的助理,因為這樣比較方便寫個觀察紀錄XD
留言列表